
, 牧童遥指杏花村。 初读这首诗,多数人应该还处在识字不多的幼年时期吧。 依稀记得我们学习这首古诗时的情景。那时我正好落了两颗门牙,说话咬字不准、满嘴漏风,以至于将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念成了“落伤神影屡看坟”。 听我背书的学习委员不明就里工业冷水机
,去向语文老师报告,说我学习不认真,背不上来就乱改诗词。 老师听了拍了一下桌子,叫我到他跟前又背了一遍《清明》。 我以为他一定是要很严厉地惩罚我了:要么抄写100遍,要么朗读100遍工业冷水机
,还有最最恐怖的极刑——朗读100遍外加抄写100遍。我吓得脸色发青全身发颤,尽力想把每个字都读得准确些,结果还是不争气地读成了“落伤神影屡看坟”。 不料老师听完了,自己再逐字念了两遍,然后点了点头水族冷水机
,称赞我改得不错,闹得我头脑发胀乱得一团糟。我本想告诉他我啥也没改,但立马想到搞不好被弄个极刑就不好玩了,于是我选择了沉默,第一次在老师面前做了一个不诚实的孩子。 然后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晚唐诗人杜牧和他的《清明》诗词的故事。杜牧是一位为人刚直、敢说敢言、指陈利弊的文士激光冷水机
,初年他怀才不遇,后遇宰相李德裕的赏识,依次做了黄、池、睦、湖四州刺使,只是因为他的直率敢言,得罪了不少人,所以每任时间都不长。《清明》是杜牧做刺使前的早期作品。唐代安史之乱,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破坏。晚唐统治阶级腐败冷冻机
,宦官专权,阶级矛盾激化,农民义军四起,出现了荒草千里、万室皆空的萧条荒凉景象。在这种人迹稀少的战乱环境,杜牧又是在细雨蒙蒙的清明节,想买一杯酒吃,却不见一个人影可以问路,幸遇牧童向他指出卖酒的村落。《清明》不仅写出了当时诗人的怀才不遇、萎靡不振的心情水冷螺杆式冷水机
,也深刻的揭露了晚唐北方农村苦难遭遇,还对晚唐统治阶级腐败,宦官专权封建制度进行了辛辣的讽刺。 语文老师讲完故事,又将我的漏风诗“落伤神影屡看坟”写在黑板之上,分析说:杜牧早年不得志悬臂式货架
,用这个“落”字恰好能反映他当时受冷落不受重用的状况,“伤神影”这三个字就用得更妙了,一个人萎靡不振的时候,自然是孤寂彷徨黯然神伤。“屡看坟”也用得好,不仅能应清明上坟的情景,还能恰当反映那种情感空虚风冷式冷水机
,欲找精神寄托的无聊情绪。 语文老师最后还叫同学们模仿我的漏风诗,自由发挥写诗。然而却再也没有谁写出令他满意的句子。从此语文老师对我也是另眼相看、青眼有加,让我做了他的课代表。而我也在他的影响之下渐渐喜欢上了写作。 那一年激光冷水机
,一个偶然的机会,我遇到了那位语文老师。闲谈中提到当年的事,我惭愧地告诉他其实我并没有改过杜牧的《清明》,只是牙齿掉了说话漏风,背诵时咬字不清出了问题。 语文老师却笑了笑说:“我知道的。” 我惊讶不已地问他,既然知道又为何却要这么做,让我这么多年一直觉得自己向您说过谎,一直良心不安。 语文老师向我抱歉地说:“我那时只是想借题发挥,教孩子们发挥想象力,提高作文的水平。没想到你还一直记挂着它,我以为你那时只是个孩子呢。”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,那位老师也已经过世了。今天想起来仿佛又都历历在目。其实我一直没有埋怨过他,正是在他的引导之下,我和我的那些同学都潜移默化地爱上了写作,敢想敢言敢做,时不时还能写出些可取的句子来。 老师泉下有知,也当会感到欣慰吧。| 欢迎光临 幸福大街 (http://bbs.guaniu.com/) | Powered by Discuz! 5.5.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