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5-3-26 19:29
狂爱龙卷风
[网上转的]眉眼盈盈处·品味赣州城
<DIV><IMG src="http://www.rongshuxia.com//titlepic/img/1/900.jpg" align=left border=0>
水是眼波横,山是眉峰聚。欲问行人去哪边?眉眼盈盈处。赣州无疑是一个山青水秀的美丽城市,不经意间,客居在这里已近三年了。
从陌生到熟悉,这里的风情,点点滴滴,丝丝缕缕,在我的脚步寻访中,在我的好奇眼眸里,尽收心底,每每给予我诗情般的感动,让我爱上它,仅次于故乡之后。
常常有一种似乎要抓住什么,或者感悟到什么的冲动,哦,赣州,你到底要教给我什么?
赣州是江西南部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,这里自然资源丰富,名胜古迹众多,是赣南著名的旅游城市。 赣州早在公元前201年的刘邦时代就已经设县,到隋代时又更名为虔州,到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改为赣州,明洪武元年正式改为赣州府。它现有许多保存很好的宋朝建筑,所以人们又称它“宋城”。
休假日,我的足迹时常在宋朝的古屋、古街、古巷、古桥、古城墙上流连盘恒。
灶儿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。因为古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,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,叫做皂色,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,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“皂儿巷”。后来谐音就变成了“灶儿巷”。
灶儿巷全长227.3米,保留在这条巷子里的主要有店铺、作坊、宾馆、钱庄、衙署、民居等。建筑风格包括赣南客家建筑、赣中天井式建筑、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,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。
静谧的古街,无声的建筑,却沉淀着长长地历史。和煦的春日下,时光似乎在倒流。脚踏麻石路,瞩目久远的从前,我的眼前会出现宋人在行走,买卖、生活,偶而,一、两部手推的土车,“咿咿哑哑”地走过;“哼哼呵呵”彩缎轿子里抬来的,可是那青楼的歌女?
若是那春雨缠绵,古屋的青檐下,垂下无数连绵不断的珠玉水帘,三、四个撑了油纸花伞的女孩,踩雨而行,她们可是那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女孩,有着丁香花一般的美丽与羞涩?《雨巷》里的诗句音乐般在心底徊响:
她是有
丁香一样的颜色,
丁香一样的芬芳,
丁香一样的忧愁,
在雨中哀怨,
哀怨又彷徨;
……
她飘过
像梦一般地,
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。
像梦中飘过
一枝丁香地,
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;
她默默地远了,远了,
到了颓圮的篱墙,
走尽这雨巷。
宋朝溃败到连皇太后也不得不蒙羞逃难到赣州,古巷里该有多少深厚的哀怨。
出了灶儿巷,就是六合铺,再经过小坛前,就到了建春门。建春门与竞成门、西津门是赣州城区仅存的古城门了。青砖灰墙上,野草丛丛,苔藓斑斑,见证了历史的沧桑。建春门上是古城墙,门外就是涛涛的贡江水了,古浮桥正斜躺在江面上。
古浮桥是赣州极有意味的人文景观。赣州市区三面环水,章江和贡江围绕其周边。从北宋以来,章江和贡江上先后铺了西津桥、东津桥和商桥等三座木浮桥,以方便百姓交通。 现在说的古浮桥就是指仅存的东津桥,它全长400米,是用100只木舟以铁索连环而成的,舟面上横铺着木板作为桥面。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的,颇有些走“勇敢者道路”时的惊险感觉。
白天,东郊与赣县的农民和商贩从这里进城,带来新鲜的蔬菜与鸡、鸭、鹅,换回日用品,自行车、摩托车在浮桥上疾驰。傍晚,弄潮儿在这里嬉戏,或是一叶扁舟晃悠江面,夕阳里散发无限的古韵。若盛夏暑日,暮色中,牵了家小的人们,荷了红红蓝蓝的救生圈圈,飘满了浮桥的两边,古城外,现代人的欢笑吹拂着千年的古树。
我曾经在浮桥边,乘坐过深夜泛江的游轮。星空下,一艘彩灯装扮如辉煌宫殿般的小船,在墨黑的水面上缓缓滑行,船上可歌可舞可茶,两岸是城市虚幻般的灯影。渐行渐远,把城市抛在了身后。爱极那夜晚岸边小山的苍凉,月光下田野的空旷,我独坐在船头的舱面,听江水汨汨,似古曲在耳旁吟唱,却是张若虚的《春江花月夜》:
春江潮水连海平﹐
海上明月共潮生。
滟滟随波千万里﹐
何处春江无月明。
江流宛转绕芳甸,
月照花林皆似霰。
……
江畔何人初见月﹐
江月何年初照人。
人生代代无穷矣﹐
江月年年只相似。
这章贡两江汇合在一起,正是赣江的源头,在流经江西全境的母亲河里泛舟,行程未完,情已醉,醉在这文明源头的月之江中了。
从建春门登石阶而上,即置身于古城墙上。青砖铺就的墙体,墙面,有烽火台无数,连绵十几里,宽约丈余。宋朝留下的城墙,岁月风霜,战争硝烟,本已毁成废墟般的几段,前几年政府拨巨款重新修葺,蜿蜒起伏于江边山丘,从东至西。将城区与江水隔在了两边。
往西走,地势越高,赣州本属于山区,市区街道有的也是高低不平,倒成就了城墙像一条起舞的青龙。过八镜台,古炮台,皆是古战场之地,心在随墙高而起伏;蒋经国先生的故居掩在城墙下一角,抬头看,郁孤台已在近旁的山顶上闪现。
郁孤台在赣州城区西北隅的田螺岭上,又名贺兰山,始建于唐广德至大历年间(763~779),台高14.1米,面积275平方米。“冠冕一郡之形势,而襟带千里之江山”,隆阜郁然孤峙,故名郁孤台,画栋雕梁,甚为壮观,历史上名闻遐迩,文人墨客留下许多题咏。
宋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塑像就屹立在郁孤台下,诗人气质,将帅风采的他披风衣,着盔甲,面朝古城墙,横目赣江水,还在指挥英勇抗金的战斗中吗?
宋高宗建炎三年(1129),金兵大举南侵,一路下建康,陷临安,猛追高宗;一路进兵江西,紧追隆裕太后至皂口,烧杀抢掠无数。太后逃进赣州城后,宋军官兵以及抗金的百姓义军,在古城墙上下,在赣南广袤的山岚、土地上对侵略者进行了殊死的战斗。
词人在战斗过后登郁孤台,俯瞰赣江水,那不尽流淌的仿佛是当年逃难百姓的眼泪,远眺沦陷敌手的中原,无奈群山叠嶂遮断望眼。赋《菩萨蛮·书江西造口壁》一首以抒发其无限的惆怅:
郁孤台下清江水,中间多少行人泪。西北望长安,可怜无数山。
青山遮不住,毕竟东流去。江晚正余愁,山深闻鹧鸪。
统治者的无能,奸谀当道,岳飞只能是怒发冲冠,壮怀激烈,空悲切,词人也只有“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。”
悠悠赣江水哦,你哪里载得动这许多的愁?
前天,舅母的一个表亲从国外回来探亲,舅舅一定要我陪同这位颤颤巍巍的老先生访古城墙,观蒋经国先生故居,登郁孤台。原来这位老先生却是当年蒋先生从这里带走,弃笔从戍的赣南子弟。
少小离家老大回,
乡音无改鬓毛衰。
儿童相见不相识,
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近乡情更怯。老先生早已是成功的商人,因年事已高,退居幕后,本已派儿孙在赣南投资,十五届客属恳亲会在赣州开过之后,听他们说的故乡新事新貌,竟再也熬不过乡思,选在了温暖的春天归来。
为老先生行程的轻松,我们从古城墙的西段开始往东下行。
西堤的草,一洼洼修整得如新韭一般,养眼的新绿,像二八少女的轻笑,鲜嫩得让人心疼。春风吹拂,新草柔软得又像一幅幅新织就的羊毛绒地毯。正是小学生上早课的时光,有一个顽皮的男孩,就想从那新草中穿过,何止他呢,谁看见这样的嫩绿,都心痒痒的,多么想躺上去舒展一下身体!另一个大些的女孩却把他拖住,指着旁边的一则小小告示,念出声来:萋萋芳草,踏之何忍?男孩吐了下舌头,欢快地从新草边跳到了路中央,一溜烟跑了。“萋萋芳草,踏之何忍?”老先生念念有辞,老眼里却有了晶莹的湿润。
几株大榕树又系住了老先生的脚步。巨大的树冠,粗壮的树干,足有几百岁的树龄吧?虔州城里,这样的老树总有几百、上千多株吧,这又有什么希奇吗?“竟肯为树弯了几弯,这条新开的路,文明呐!文明!”原来是这样,老先生竟然为此流出了泪水。其实,赣州哪条路没有为老树退让呢?全国闻名的绿化优秀城市到底不是徒有虚名哦。是我们已经司空见怪,习已为常,还是老人的记忆与现实是大相径庭,所以才激动莫名呢?心里的悬念又被老人挑起,莫非,使老人感慨万分的平常事里,就隐藏了赣州城给我的启示?
走走停停,总算在中午时分登上了郁孤台。八旬的老人硬是气喘吁吁地随了那只容一人登攀的红木梯,一步也不肯停地走上了四楼——郁孤台的顶层。
果然是城的最高处,俯瞰赣州,一面倚山,三面环水,层层青翠簇拥的高楼嶙次节比,一派都市气象。新春阳光沐浴下的城市,像一只环绕着祥云,振翅欲飞的大鸟。
六十年时光等闲度过。告别时的古城,是那样的衰败,像黑白老照片里的陈旧,黄渍斑斑。变了,变了!这才是我爱的家乡,是我日思夜想的故土。老人一直在喃喃自语。
爱!我突然的大澈大悟。深爱着祖国,深爱着自己的城市,深爱着脚下这块美丽的土地,不惜以生命和鲜血来捍卫,以勤劳与汗水来维护。这就是我一直在追寻的赣州城市之魂啊!
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新兴的现代文明,用爱的丝线把它们串联在一起,热爱着自己故土的赣州人就这样创造了赣州别样的风情,别样的和谐。
眉眼盈盈处的赣州城,有多少眉眼盈盈爱她的人。“若到江南赶上春,千万和春住。”原来,我住到了春天里。
</DIV>